本網訊(融媒體中心)安徽大學龍河校區始建于五十年代,其保存有若干蘇式的歷史建筑(如教學主樓等),校園內樹木成蔭、和諧自然,現校園內建筑主要由安徽大學教學主樓、逸夫圖書館、問津樓、電化樓、第二食堂、第三食堂、西門大操場和多座宿舍樓等構成。但是隨著安徽大學內涵式發展的深入推進,特別是2017年學校成功步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對安徽大學辦學條件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了進一步明確新、老校區功能定位,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辦學基本條件,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生活及教學條件。為此,學校提出在龍河校區新建互聯大樓。
互聯大樓項目背景: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需要,立足安徽省、合肥市重點行業和“互聯網+”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建設“互聯網+”信息領域新型交叉學科,打造服務“互聯網+”戰略的科研平臺和創新創業基地,培養科學基礎厚、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突出,適應“互聯網+”戰略及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發展需要的一流工程型、創新性、國際化的“新工科”人才,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進一步發揮大學在支撐和服務、培養集聚高端人才、提升區域創新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經雙方友好協商,本著“政府服務高校、高校服務社會”的原則,合肥市人民政府和安徽大學在安徽大學龍河校區共同建設“安徽大學互聯網學院”。
互聯大樓項目目標:互聯網學院的定位是一個應用型學院,是一個跟蹤前沿互聯網技術的學院。與合肥市政府共建,目標是面向國家戰略,立足合肥市、安徽省重點行業和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富于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和國際視野,具備科學基礎厚、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突出、適應“互聯網+”戰略發展需要的“一流工程型、創新性、國際化高水平互聯網+”“新工科”人才。互聯大樓項目的建設不僅有助于完善提升學校現有科研設施條件,及時緩解學校科研實驗用房的緊缺現狀,全面提升科研環境;還將為安徽大學建設一流學科,打造高水平國際研發平臺,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互聯大樓項目概況:互聯大樓位于校園南北主軸線的北端,建筑平面為“工”字型,與原行政樓相似。是校園的核心建筑,用地南側為校園中心廣場,西側為體育運動區,北側為保留的教授工作室和待建學生活動中心,東側為學生宿舍,同時留出南側的入口廣場,促進師生交流互動。
大樓一棟,地上18層,地下一層,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教室、實驗室、信息技術研究平臺和校企聯合實驗室及附屬功能用房。由于多媒體教室兼顧理論課教學和學生自習、考試等功能,使用頻率較高,故布置在1-5層;6層布置電腦機房、文物保護技術實驗室和科學考古實驗室;7 層布置互聯網學院研討室和實驗室;8-12層布置互聯網學院實驗教學中心和專業實驗室;13-14層布置產教融合教育基地,其中13層設置一間50人會議室和貴賓室;15-18層為校企聯合實驗室及附屬功能用房;-1層地下室為人防機動車庫、非機動車庫和設備用房。工程建成后,納入安徽大學管理系統,由安徽大學進行直接管理。
根據規劃,安徽大學龍河校區除悉數保留原有建筑外,根據10000名在校學生的辦學規模需要,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思路,龍河校區教學區還將規劃新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生活服務中心、學生素質教育中心和學生公寓。屆時,將呈現一個既傳承歷史文化又充滿現代氣息的龍河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