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1、1840年鴉片戰爭前,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B.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
C.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D.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
【答案解析】C。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2、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首先和最主要的是( )。
A.政治侵略
B.軍事侵略
C.經濟虐奪
D.文化滲透
【答案解析】B。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進行軍事侵略。
3、189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
【答案解析】D。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割去中國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
4、中國近代上,人民群眾第一次大規模反侵略斗爭是( )。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
B.太平天國抗擊洋槍隊的斗爭
C.臺灣人民的抗日斗爭
D.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
【答案解析】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
5、1853年,太平天國頒布的綱領性文件是( )。
A.原道覺世訓
B.十款天條
C.天朝田畝制度
D.資政新篇
【答案解析】C。頒布于1853年冬,《天朝田畝制度》是最能體現太平天國社會理想和這次農民起義特色的綱領性文件,它實際上是一個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心的比較完整的社會改革方案。
6、太平天國由盛到衰的轉折點是( )。
A.長沙戰役
B.北伐受挫
C.天京事變
D.安慶失手
【答案解析】C。天京事變嚴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國的領導和軍事力量,成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7、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興辦洋務事業的指導思想( )。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D.維新變法,救亡國存
【答案解析】B。對洋務派興辦洋務事業的指導思想最先作出比較完整表述的是馮桂芬。他在《校邠廬抗議》一書中說:“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這個思想后來被進一步概括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8、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規模較大的近代軍事工業是( )。
A.江南制造總局
B.金陵機器局
C.馬尾船政局
D.天津機器局
【答案解析】A。1865年,曾國藩支持、李鴻章籌辦的上海江南制造總局,是當時國內最大的兵工廠。
9、在中國近代史上,資產階級思想與封建主義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鋒是( )。
A.洋務派與頑固派的論戰
B.洋務派與維新派的論戰
C.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
D.維新派與守固派的論戰
【答案解析】D。維新派與守舊派的這場論戰,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思想與封建主義思想在中國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10、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反侵略斗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思想文化保守
B.經濟技術落后
C.社會制度腐敗
D.軍事裝備落后
【答案解析】C。社會制度的腐敗是根本原因。
11、1915年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的是( )。
A.胡建
B.魯迅
C.陳獨秀
D.李大釗
【答案解析】C。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12、1921年8月,中國中產黨成立的領導工人運動的專門機關是( )。
A.上海機器工會
B.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
C.香港罷工委員會
D.中華全國總工會
【答案解析】B。1920年11月,共產黨早期組織領導的第一個工會——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
13、1930年8月,國民黨民主人士鄧演達領導成立的中間黨派是( )。
A.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
B.中國青年黨
C.中國民主同盟
D.中華職業教育社
【答案解析】A。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宣告成立,鄧演達當選為總干事(后被國民黨當局殺害)。
14、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的地點是( )。
A.四川懋功地區
B.甘肅會寧、靜寧將臺堡
C.西康甘孜地區
D.陜北吳起鎮
【答案解析】B。紅二、四方面軍先后同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將臺堡(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
15、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制造的侵華事件是( )。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華北事變
D.盧溝橋事變
【答案解析】D。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當夜,駐豐臺日軍一個中隊在盧溝橋以北舉行軍事演習。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拒絕后,即炮轟宛平城,向盧溝橋的中國駐軍進攻。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由此開始。
16、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后,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的階段是( )。
A.戰略防御階段
B.戰略相持階段
C.戰略反攻階段
D.戰略決戰階段
【答案解析】B。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中國抗戰處于戰略防御階段。
17、新中國開始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間是(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答案解析】D。從1953年開始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把優先發展重工業作為建設的中心環節。
18、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標志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D.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解析】D。到1956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國繼建立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也建立起來了。這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最主要的標志。
19、鄧小平在1979年3月的中央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明確提出,必須堅持( )。
A.“一個中國”的原則
B.“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
C.四項基本原則
D.“三個有利于”的標準
【答案解析】C。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在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發表的講話中,首次明確指出,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它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
20、1997年7月1日,中國在推進國家統一大業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是( )。
A.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B.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C.海峽兩岸舉行“汪辜會談”
D.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
【答案解析】A。1997年7月1日,中國和英國兩國政府舉行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1、2001年,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的標志是( )。
A.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B.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C.開放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
D.開發和開放上海浦東新區
【答案解析】A。2001年12月11日,經過長達15年的艱苦談判,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
22、2012年,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重要會議是( )。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
【答案解析】D。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提出要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23、關于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重要文件是( )。
A.《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B.《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
C.《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的建議》
【答案解析】A。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勾畫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
24、中共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 )。
A.人民對于建立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D.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答案解析】B。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25、中共十九大確定的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是( )。
A.2020年
B.2025年
C.2035年
D.2050年
【答案解析】C。從2020~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6、簡述1926年至1927年北伐戰爭的直接打擊目標和戰略方針。
【參考答案】(1)直接目標:打倒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2)戰略方針:a.進軍兩湖,消滅吳佩孚。b.引兵東向,消滅孫傳芳。c.北上解決張作霖。
27、簡述八一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
【參考答案】(1)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實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而前赴后繼的革命精神。(2)成為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偉大開端。(3)揭開了土地革命戰爭的序幕。
28、簡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中間勢力及爭取中間勢力的主要條件。
【參考答案】
中間勢力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爭取中間勢力需要一定的條件:(1)共產黨要有充足的力量。(2)尊重他們的利益。(3)要同頑固派作堅決的斗爭,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勝利。
頑固勢力是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抗日派,即以蔣介石集團為代表的國民黨親英美派。他們采取兩面政策,既主張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殘進步勢力。
29、簡述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意義。
【參考答案】(1)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抗擊美國侵略者的正義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范例。(2)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支援了朝鮮人民、保衛了中國的國家安全,而且為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3)抗美援朝的勝利,使全世界對新中國刮目相看,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4)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30、簡述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部署。
【參考答案】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實現。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三步走”發展戰略及相關政策的制定,進一步解決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步驟等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對中國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任選其中2題作答,每小題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題目超過2題,只按考生回答題目的前2題計分。
31、試述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學說的內容及其意義。
【參考答案】
內容:
(1)民族主義
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變它一貫推行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二是建立中華民族“獨立的國家”。
(2)民權主義
其內容是“創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這就是孫中山所說的政治革命。
(3)民生主義
在當時指的是“平均地權”,也就是孫中山所說的社會革命。孫中山主張核定全國土地的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屬原主。革命后的增價,則歸國家,為國民共享。
意義: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初步描繪出中國還不曾有過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是一個比較完整而明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它的提出,對推動革命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
32、試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的新中國國體、政體及意義。
【參考答案】《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政權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各級政權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
意義:《共同綱領》在當時是全國人民的大憲章,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在北京舉行第一次會議,選舉毛澤東為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人民政協的召開,標志著中國的新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確立
33、試述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建設階段和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與步驟的思想。
【參考答案】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
關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和步驟,毛澤東強調:為了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大力推進中國的現代化事業。
(1)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強國。
(2)應當采取“兩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中國的經濟走在世界前列。